陈文彬:一棵树 一个庄 一块碑 一位英雄
陈文彬:一棵树 一个庄 一块碑 一位英雄
陈文彬:一棵树 一个庄 一块碑 一位英雄
(文案 马如兰 海报设计 周子茜 袁向群(qún))
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马如兰(mǎrúlán)
茶陵县腰潞镇马加庄村(原腰陂镇布庄村)村口,有(yǒu)一棵苦槠树(shù)。这是29岁血洒冀南的抗战英烈陈文彬参加革命(gémìng)前亲手所植,村民叫它“将军树”。
千里之外(zhīwài)的延安南泥湾,有一处驻地曾命名为“文彬庄”。
一树(yīshù)、一庄,铭记着同一个名字。
1911年,陈文彬(又名光蛟)生于茶陵县布庄村一个(yígè)普通农家。他10岁入私塾(sīshú)启蒙,3年后因贫辍学,种田间隙随叔父习武,挑着货郎担走村串户补贴(bǔtiē)家用。
任茶陵县反帝拥苏(yōngsū)同盟会主任的叔父,将革命理想照进陈文彬心田。
1930年春,革命(gémìng)星火在茶陵成燎原之势。腰陂区苏维埃政府成立,陈文彬参与(cānyù)宣传,并加入共青团,迅速成长为(wèi)少先队队长、少共区委组织部长。同年秋,他调任县少年先锋队,光荣入党,后(hòu)辗转苏维埃独立营、湘赣独立师、红军学校担任文书。
革命的(de)熔炉锤炼着他。
1934年7月,红六军团为策应中央红军战略转移,自湘赣(xiānggàn)苏区突围西征,时任军团政治部组织干事的陈文彬踏上(tàshàng)征途。
进入湘西,他深入永顺、桑植、大庸(dàyōng)、龙山(lóngshān)、保靖、慈利等地发动群众,组建赤卫队,清剿反动武装,开展建党、建政、扩军等多项工作,在湘鄂川黔根据地播撒革命(gémìng)火种。
战火中的陈文彬迅速成长(chéngzhǎng):1935年任红十七(shíqī)师五十团政委,1936年升红六军团(hóngliùjūntuán)组织部长,同年10月,甘肃会宁整编后出任红五十一团政委。
全面(quánmiàn)抗战(kàngzhàn)爆发后,陈文彬任八路军一二〇师三五九旅七一(qīyī)九团二营营长。1937年秋,他挺进晋西北,在敌后开辟抗日根据地,与八路军留守兵团警备第八团副团长贺庆积在忻崞地区发动群众,扩充武装,两月内重建七一九团,贺庆积任团长,陈文彬任政委(zhèngwěi)。
1938年3月,七一九团组建后第一次战斗,与兄弟(xiōngdì)部队合力夹击日军,歼灭日军300余人,收复宁武县城。战斗中,陈文彬(chénwénbīn)左臂受伤(shòushāng),鲜血直流,仍坚持指挥。
1938年(nián)7月27日,陈文彬、贺庆积率部转战冀中平原(jìzhōngpíngyuán),与津南抗日(kàngrì)自卫军合编后,陈仍任团政委。他率部抗击日伪,参与创建巩固冀中抗日根据地,为华北抗战立下功勋。
1940年初春,冀南军区发起(fāqǐ)讨伐石友三顽军战役。
2月24日拂晓,陈文彬率津南自卫军(zìwèijūn)在广平县西张孟村一带与(yǔ)石友三部队温大可团遭遇,展开激战,在广平县支队的支援下,他(tā)率部连续7次击退日军与顽军进攻。日军竟施放毒气,自卫军战士以血肉之躯迎敌(yíngdí),毙伤日军200余人。
战斗结束(jiéshù)后,陈文彬在返回冀中途中遭日机扫射,不幸头部中弹(zhòngdàn),壮烈殉国,时年29岁。
为了(wèile)纪念陈文彬,南泥湾七一九团驻地一度更名为“文彬庄”。
如今的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南泥湾(nánníwān)镇三五九旅烈士纪念园内,毛泽东(máozédōng)与贺龙题词的纪念碑巍然矗立。
碑文铭刻(míngkè):“文彬先烈暨全体(quántǐ)殉难将士:你们为驱逐日寇,解放人民,将炽烈的热血洒遍了华北原野,写成抗战历史中最光辉的一页。”
盛夏,茶陵马加庄村(zhuāngcūn)“将军树”郁郁葱葱。曾任马加庄村党委书记、现为腰潞镇生态事务中心副主任的陈清堂(chénqīngtáng)感慨,在“将军树”下长大,受到英雄事迹感召,村里很多年轻人报名参军,他就与兄长双双从戎(cóngróng)。退伍后(hòu),陈清堂回乡投入乡村振兴。
沿村道(dào)走数百米,便是陈文彬烈士故居旧址。陈清堂指着平坦村道告诉记者(jìzhě):“从前这是泥巴路,只能过一辆车(yīliàngchē)。”如今,水泥路直通村民家门前,村里产业蓬勃发展,乡亲们日子越过越红火。若英雄魂归故里,当叹故园(gùyuán)颜色新。
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